中国此民族的肤色黄白混合,自称李陵后裔,

2023/3/22 来源:不详

提示:历史可以改变我们的肤色,但却改变不了我们爱国的心。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柯尔克孜族人在历史的长河里,用多年时光脚步践行了胸膛里那颗火热的心。在多年的时光里,勤劳善良的他们虽然屡受外敌侵略、威胁,但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从未改变,在强敌面前,从不屈服。尤其是在近代反侵略斗争中,更是英勇顽强,不屈不挠,表现出了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真挚情怀。

克孜勒苏是中国新疆西部的一个自治州,简称克州,全区面面积7.09万平方公里,下辖一个县级市与三个县,是中国惟一的以柯尔克孜族为自治民族的自治州,州府驻阿图什市。克州位于祖国的最西部,地处天山南脉、昆仑山北麓和塔里木盆地西端的帕米尔高原山,90%以上为山区,被称之为“万山之州”。这里边境一线地区点多、线长、面广,通外山口多、管控难度大。然而,生活在这里的柯尔克孜族人却有着世世代代为祖国守卫边疆的光荣传统。

加尔买买提·阿不都热合曼,男,柯尔克孜族,年4月7日出生,牧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书写了对边防事业的热爱。曾先后被新疆边防总队评为“优秀护边员”,被柯尔克孜克孜勒苏自治州人民政府表彰为“民族团结模范”、“优秀护边员”,被乌恰县党委表彰为“爱国拥军模范”、“民族团结先进个人”、“优秀护边员”,年又被公安部边防管理局表彰为“感动边疆十大人物”,年被评为“全国爱国爱军模范”,年7月被中宣部、民政部评为“最美拥军人物”……在这些荣誉的背后是,加尔买买提十年如一日,守护祖国边疆默默奉献的事迹。

在乌恰县近千里的边境线上,有多名护边员义务守卫在帕米尔高原,加尔买买提可谓他们中间的优秀代表。在加尔买买提的记忆里,有这样一个细节让他终身难忘:

加尔买买提的父亲阿不都热合曼·尼亚孜,从年开始就为边防官兵做向导,是一名老护边员。八十年代后期,阿不都热合曼·尼亚孜老了,走不动了,他的大儿子普尔那扎尔·阿不都热合曼接过父亲的马鞭,当上了护边员,也就是从那时起,加尔买买提开始跟着哥哥一块巡边。年,普尔那扎尔得了重病。临终前,他躺在病榻上,颤抖着拉着弟弟加尔买买提的手说:“我们柯尔克孜族有一句方言‘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以后巡边的任务就交给你了。”说完,便闭上了双眼。从此,加尔买买提正式成为一名护边员。

加尔买买提负责巡逻的地段,大多人迹罕至,平均海拔多米以上的巡逻途中,要过2条暗藏危机的季节性河流,翻越12个冰雪无常的封岭沟谷,但他风雨无阻,“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地坚持了下来。

这是一个柯尔克孜族家庭的传承,也是柯尔克孜族人乐意为祖国守卫边疆的历史传承。它流动在人们的血液里,渗入人们的骨骼,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克孜勒苏自治州自古以来就是祖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据中国史籍所载,中原的黄帝、舜帝、尧帝等都与境内的部落联盟有过密切的交往。《竹书纪年》载“黄帝时西王母献白环,舜帝时又献之”;“尧,西王母献其白琯”;“舜受终西王母献益地图”……从这些记载中可以明确看出,境内的西王母之邦等部落联盟与中华古帝从长期的友好往来,最后到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回归中国。公元前60年,统治西域的匈奴日逐王先贤掸率部归汉,汉朝政府设西域都护府以统之,从此克孜勒苏即正式划入汉朝版图。

柯尔克孜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史记·匈奴列传》最早出现了对柯尔克孜族的先民的记载。约公元前3世纪末,匈奴征服的北方诸族中,就有“鬲昆”,《汉书》作“隔昆”,“鬲昆”或“隔昆”即柯尔克孜族的先民,“鬲昆”是当时柯尔克孜的译音。

从《史记》的记载看,当时的“鬲昆”居住在匈奴以北,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以北的吉尔吉斯湖周围,其活动地区为阿辅水(阿巴根河)与剑水(叶尼塞河)之间。汉朝时被匈奴冒顿单于征服,其后又先后为鲜卑、柔然等族所统治。

隋唐之际,柯尔克孜族被称为“契骨”,与北方各族、与唐朝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唐肃宗乾元(-)年间,契骨为回纥打败,臣服于回纥,此后被称为黠戛斯。

公元年,黠戛斯迫使回鹘各部离开故土,南下西迁,在原回鹘汗国领土基础上,建立起了强大一时的黠戛斯汗国,并与唐王朝保持了密切的联系,其统治者甚至声称自己是汉将李陵的后代,前来唐都与唐朝皇帝“认亲”。

唐天宝十四年(),中原地区发生了“安史之乱”,唐明皇李隆基被迫迁蜀,中原无主,军阀混战。在这民族危难时刻,柯尔克孜族人民与西北各民族一起驱兵中原,参加了平叛战斗,维护了唐王朝的统一。

元代,柯尔克孜族臣服于蒙古。元亡之后,又成为瓦剌的属部。15世纪前期,随着瓦剌首领也先的死亡,瓦剌势力衰弱,逐渐西迁到额尔齐斯河一带。柯尔克孜从此摆脱了瓦剌的统治。

明代,沙俄侵略军曾几次侵入叶尼塞河流域,对柯尔克孜人民进行疯狂的掠夺,使柯尔克孜人的处境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叶尼塞柯尔克孜、巴加萨尔、基齐尔、图瓦、库钦古特、布拉特等部联合起来,共同反击沙俄的侵略。

清代,叶尼塞柯尔克孜阿尔蒂萨尔部王族成员中,出现了一位抗击沙俄侵略的民族英雄伊列纳克。他率领柯尔克孜人同沙俄侵略军进行了长达20多年的英勇斗争。俄国史学家巴尔托里德在《突厥蒙古诸民族史》中也承认伊列纳克是“柯尔克孜本民族中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出现的一个坚强的人”,说“伊列纳克威胁克拉斯诺亚尔斯克、阿钦斯克、库兹涅次克、托木斯克、坎斯克以及叶尼塞斯克和乌金斯克达20多年”。

叶尼塞柯尔克孜人与沙俄入侵者英勇斗争了近百年。面对强大的外敌,英勇不屈,前赴后继,保卫着自己的家乡和祖国的边疆。18世纪俄国史学家格·弗·米勒也承认:“不管俄国使多大劲,也不能把柯尔克孜人完全征服。”英勇的柯尔克孜人在强敌面前表现了不屈的民族气概。

在准噶尔叛乱期间,清康熙、雍正、乾隆曾多次出兵平乱,这些军事行动,都得到了当地柯尔克孜族群众的大力支持。最终使这场迭经三朝,历时68年,取得了完全胜利。此后,柯尔克孜人依然为维护祖国统一、边疆繁荣稳定,与各种反动势力作着艰苦的、不懈的、长期的斗争。

年,左宗棠率大军西进,收复新疆失地。柯尔克孜人在反对阿古柏入侵的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在自己民族族的历史上,谱写了光辉的一页。他们的爱国斗争和英雄事迹,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清朝的档案中也多有记载。刘锦棠在一份公文中就写道:喀什噶尔“布鲁特(清朝称柯尔克孜族为布鲁特)各头人随同官军搜剿窜贼”,“实属奋勉可嘉”。 

年,中亚地区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因不堪忍受沙俄的专政统治而进行反抗,遭到残酷镇压,大约15万柯尔克孜族难民迁到北疆伊犁、南疆阿克苏、乌什、喀什、伽师等地。抗日战争爆发后,柯尔克孜族人民积极参加抗日活动。许多青年参加了反帝会,牧民们为抗日前线捐献牲畜和各种物品……今天,当我们的翻阅柯尔克孜族历史,就一定会发现,我国柯尔克孜族无论在任何困难的条件下,始终承认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他们居住的土地是中国的领土。

柯尔克孜族忠于祖国的赤子之心,不仅为我国历代政府所公认,就连沙俄军官鲍里斯·塔格耶夫在他的《在高耸入云的地方》一书中也供认:帕米尔的“柯尔克孜人是非常拥护中国人的,喜欢中国人,并且非常愿意服从全权的中国皇帝的意志”。 

年9月25日,柯尔克孜族人民与各族人民一道迎来了新疆和平解放。从此结束了苦难深重的历史。年7月14日,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宣布成立,自治州包括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合奇县、阿克陶县。如今,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已经在共和国的史册上写下了六十多年民族自治的历史。

加尔买买提是乌恰县近千里边境线上那个多名义务护边员缩影,也是柯尔克孜人热爱祖国、热爱边疆,维护统一、维护和平的一个缩影。加尔买买提刚开始做护边员时,每月只有块钱的补贴,为此,妻子妻子有些想不通,甚至抱怨。但加尔买买提却说:“我当护边员不是为了那块钱,作为英雄玛纳斯的后代,我们柯尔克孜人有责任守好脚下的这片土地!”这在日后成了他为祖国护边的铮铮誓言。

在加尔买买提的事迹里,除了哥哥“大马的脚印小马踩着走”嘱托,还有这样几个细节很感人:

年5月8日,医院,加尔买买提在山里巡逻,信号不好并不知道这个情况。医院,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妻子和孩子,这个坚强的帕米尔汉子再也忍不住了,趴在妻子的身边失声恸哭……年8月,帕米尔高原连降暴雨。没等雨完全停下来,加尔买买提独自一人骑着摩托车,带着巡逻物资进山了,不料碰到了山洪暴发,他被困在一块石头上。到了晚上,洪水慢慢退去,在路过牧民的帮助下,他们把摩托车从河沟里拖了上来。当加尔买买提一瘸一拐把摩托车推回家时,担惊受怕一整天的妻子,捶打着丈夫放声大哭:“叫你别去,你非去,你要被洪水冲走了,我和孩子们怎么活呀!”

10多年来,加尔买买提走遍了山上的沟沟梁梁,熟悉山上的草草木木;10多年来,他坚持每周巡边2次,总行程近7万公里,他守卫的边境线未发生过一起人畜越界事件;10多年来,他用对祖国的无限忠诚,把青春和汗水、奉献给了高原边关……

虽然,这在是柯尔克孜族历史中不过是一个小点,但依然是英雄创造出的不平凡。正是这个小点,让我们看到了柯尔克孜人用热血与青春诠释出的忠诚和责任。透过它,历史距离我们不再遥远,并和祖国一样始终都被我们装在了心间。

《新唐书》“黠戛斯,古坚昆国也。”汉代李陵被匈奴单于封为右校王后,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资治通鉴》中说,黠戛斯人赤发皙面;也有黑发之人,自称李陵之后。公元年,一支黠戛斯朝贡团抵达唐朝首都长安。这支黠戛斯使团除了朝贡之外,还肩负着“认亲”使命——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与唐朝皇帝是同民族。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西汉名将李广之孙,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亦同为是李广之后。

黠戛斯人大多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则为黑发黑瞳,明显具有同黄种人混血的特征。因此,今天的专家们分析,黠戛斯酋长自称是李陵的后裔,可信度还是很高的。这是柯尔克孜族人的一段“奇缘”,柯尔克孜族人在这段奇缘里一走就是两千多年,历史在这里改变他们的肤色,但却永远改变不了他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文/路生)

转载请注明:
http://www.3g-city.net/gjycs/377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首页 版权信息 发布优势 合作伙伴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网站地图 网站简介

    温馨提示:本站信息不能作为诊断和医疗依据
    版权所有2014-2024 冀ICP备19027023号-6
    今天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