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20222035
2022/11/20 来源:不详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骗人吗 http://www.xxzywj.com/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人才是实现民族振兴、赢得国际竞争主动的战略资源,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近日,国务院印发《气象高质量发展纲要(—年)》(以下简称《纲要》),提出要建设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推进气象高层次人才发展,强化气象人才培养,优化气象人才发展环境,引发各级气象干部职工热烈反响。
大家纷纷表示,将积极贯彻落实《纲要》要求,充分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广聚四方之才,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
汇智聚人加强气象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建设一支高水平气象人才队伍,是气象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必须加强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整体谋划。
“我们将破解难题,让大家各尽其用、各展其才。”中国气象局人事司司长王志华表示,《纲要》高位谋篇布局,精准系统发力。立足新需求,人事司将会同相关职能司,以制约气象人才队伍创新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为突破口,加强新时代气象人才工作整体谋划,分领域、分岗位提出各类气象人才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实施“高水平气象人才高地建设计划”“强基计划”“气象学科发展引领计划”等十个重大人才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持续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努力营造气象人才创新发展的良好环境。
《纲要》提出,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及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深化气象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进一步加强对气象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和集聚。这让北京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祖强,上海市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董熔,广东省气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旭东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
“要以《纲要》为引领,充分利用党中央关于把北京建设成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国人才高地的政策红利,充分利用北京作为全国气象科技人才高地的区位优势,打造北京气象人才新高地。”张祖强表示,将向改革要动力,深化北京气象科技和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培养激励举措;以开放聚合力,用好中国气象局和北京市“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北京学者”“科技新星计划”等各类人才计划,加强国内外、部门间双向交流和技术合作,靶向引进战略人才,“一事一议”确定服务和支撑机制;以“项目制”等模式,在城市气象研究、精细化数值预报、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形成有国际影响力的研究团队。
“以《纲要》为基本遵循,紧紧依托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气象保障三年行动计划、浦东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有关人才政策,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体制机制改革。”董熔表示,将探索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客观化、数字化人才评价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围绕重要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亚太台风研究中心建设等,联合华东区域各省气象局推动区域级创新团队建设,实现长三角地区高层次人才联合聘用、成果共享,提升区域创新发展势能;设立长三角国际影响力气象人才引进专项,着眼“高精尖缺”,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庄旭东表示,要综合利用好国家政策和地方资源,发挥粤港澳大湾区气象部门、高校、科研院所和国际教育培训机构的高端技术人才优势,努力构建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气象人才高地;稳步推进国际气象人才培训中心建设,通过粤港澳大湾区气象监测预警预报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以及数值预报重点实验室等创新科研基地建设,切实构建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建立专家举荐常态化机制,发挥“以才引才、伯乐荐才”效应;大力实施人才培养工程,以预报员队伍建设为重点统筹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不断完善优秀青年人才全链条培养制度。
交叉融合强化跨学科培养和国际合作
《纲要》提出,加强气象跨学科人才培养,促进气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交叉融合,形成高水平气象人才培养体系,强化气象人才培养国际合作,加强气象教育培训体系和能力建设。
“《纲要》对高校开展人才培养等工作的要求,具有战略性、纲领性指导意义,我们力争在高校中首批设置气象专博专硕,加强高层次应用型气象人才培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北群信心满满。他表示,将进一步加强大气科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建设,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批气象科技领军人才;进一步彰显学科领军担当,积极支援中西部院校开设气象类专业;与气象领域世界知名大学、科研院所和国际组织深化合作,牵头建设国际气象科教联盟,在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中汇聚全球智力资源,打造世界气象教育和创新高地。
“《纲要》为推进‘三段培养、两次分流’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更深入的指导。”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余敏明表示,当前正在扩大气象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开展专业学位气象硕士研究生培养;积极推进多学科协调融合发展,坚持气象类学科与信息类、工程类学科交叉融合,打造相互渗透、互为支撑的大气、信息、经管三大专业集群;在信息、经管学科设置气象微专业、微方向课程群,鼓励跨专业选修辅修,形成由国家级一流专业、省级一流专业为主体的全面服务国家气象事业发展的学科、专业链条。
《纲要》发布后,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以下简称“干部学院”)迅速组织专题培训。该院教务处处长温博表示,推动职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纲要》的要求上来,进一步发挥好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义不容辞。在近期开展的临近预报应用国际培训中,干部学院首次开设了云调研、云参观、云访问中国课程板块,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为抓手做好培训,推动气象人才队伍转型发展。联合相关部委和高校,在研究型天气业务、气象为农服务、气象卫星行业和国际培训、雷达资料在灾害性天气预报中应用等培训中,做好重点领域的科技成果推广。
“气象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具有全球视野的国际化人才。”世界气象中心(北京)运行办公室主任周庆亮建议,通过参与大型国际科学计划研究项目,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气象综合人才;选派青年技术骨干赴其他世界先进气象中心开展中短期访问交流,遴选青年骨干人才到国外访问进修;选派技术专家参加世界气象组织(WMO)框架下的多边合作活动,选派青年人作为初级专业人员赴WMO任职,助力培养综合国际合作人才。
优化环境夯实基层气象人才基础
体制顺、机制活,则人才聚、事业兴。《纲要》要求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气象人才评价体系,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从事气象工作,优化基层岗位设置,夯实基层气象人才基础。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气象局党组书记赵明表示,引导和支持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从事气象工作,扎根基层、服务基层,有“专属快车”——通过不断完善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实施新疆气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计划,特别是在南疆四地州(喀什地区、和田地区、阿克苏地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气象部门开展专业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让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看得见发展方向、摸得到未来脉搏,促进毕业生成长成才,也让业绩突出、能力过硬的基层专业技术人才突破职称评审、岗位晋升的“天花板”。
中国气象局地球系统数值预报中心党委办公室(人事处)副主任余期江说:“我们实行的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能赋予科学家更大的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让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科技领军人才挂帅出征。”该中心先行先试,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探索“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方式,拓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深度和梯度,增强发展后劲。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数值模式团队首席陈子通表示,该所结合科研人员的特点和喜好进行培养,形成了侧重于基础理论研究、业务技术开发、科研成果转化等方面人才组成的队伍,能快速组建各类团队;从国内外引进6位知名专家,组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团队,带动一批青年科技人员成长。
“青年气象工作者要踏着新时代的‘风火轮’不断挑战自我,充分发挥勤奋踏实、钻研奉献的优良作风。”山西省气象台技术开发科科长、北京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延庆赛区现场预报服务团队成员邱贵强表示,《纲要》为广大气象青年提供了更大舞台,青年气象干部一定要志存高远、主动作为、勇挑重担、锐意进取,不断学习和接受新事物、新方法,以优秀人才为榜样,不负时代赋予的责任与厚望。
(张静、王瑾、王天巍、屈静玄、赵晓妮、李一鹏、王素琴、卢健、张明禄、王美丽、谷星月、李冬梅、武雅丽等对本文有贡献)